1. MySQL 索引
-
MySQL 的数据是持久化的,意味着数据(索引+记录)是保存到磁盘上的,因为这样即使设备断电了,数据也不会丢失。
- 设计存储的时候,不单单要从数据结构的角度出发,还要考虑磁盘 I/O 操作次数。
- 内存的访问速度是纳秒级别的,而磁盘访问的速度是毫秒级别的;
- 也就是说读取同样大小的数据,磁盘中读取的速度比从内存中读取的速度要慢上万倍,甚至几十万倍;
- 磁盘读写的最小单位是扇区,扇区的大小只有 512B 大小,操作系统一次会读写多个扇区,操作系统的最小读写单位是块(Block)。
- Linux 中的块大小为 4KB;
- 也就是一次磁盘 I/O 操作会直接读写 8 个扇区;
- 由于数据库的索引是保存到磁盘上的,因此当我们通过索引查找某行数据的时候,就需要先从磁盘读取索引到内存,再通过索引从磁盘中找到某行数据,然后读入到内存;
- 也就是说查询过程中会发生多次磁盘 I/O;
- 而磁盘 I/O 次数越多,所消耗的时间也就越大;
- 索引的数据结构,要能在尽可能少的磁盘的 I/O 操作中完成查询工作;
- 因为磁盘 I/O 操作越少,所消耗的时间也就越小。
- MySQL 支持范围查找
- 索引的数据结构不仅要能高效地查询某一个记录,而且也要能高效地执行范围查找。
2. 二叉树
- 二叉查找树的特点是:
- 节点左子树的所有节点、都小于这个节点;
- 节点右子树的所有节点、都大于这个节点
- 这样我们在查询数据时,不需要计算中间节点的位置了,只需将查找的数据与节点的数据进行比较。
- 二叉树解决了插入新节点的问题:
- 因为二叉查找树是一个跳跃结构,不必连续排列;
- 这样,在插入的时候,新节点可以放在任何位置,不会像线性结构那样插入一个元素,所有元素都需要向后排列。
3. 平衡二叉树
- 二叉查找树存在一个极端情况:
-
当每次插入的元素都是二叉查找树中最大的元素,二叉查找树就会退化成了一条链表,查找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变成了 O(n)。
-
-
为了解决在极端情况下退化成链表的问题,后面就有人提出平衡二叉树(AVL 树)。
- 平衡二叉树主要是在二叉查找树的基础上,增加了一些条件约束:
- 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能超过 1;
-
也就是说,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仍然为平衡二叉树,这样查询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就会一直维持在 O(logn) 。
4. 三叉树
- 随着插入的元素增多,平衡二叉树的高度变高,这就意味着磁盘 I/O 操作次数多,会影响整体数据查询的效率。
- 比如:
-
下面这个平衡二叉查找树的高度为 5,那么在访问最底部的节点时,就需要磁盘 5 次 I/O 操作。
-
原因是因为它们都是二叉树,也就是每个节点只能保存 2 个子节点,如果我们把二叉树改成 M 叉树(M>2)呢?
-
- 比如:
-
当 M=3 时,在同样的节点个数情况下,三叉树比二叉树的树高要矮。
-
5. B 树
- 平衡二叉树不足:
- 平衡二叉树虽然能保持查询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在O(logn),但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二叉树,每个节点只能有 2 个子节点;
- 当节点个数越多的时候,树的高度也会相应变高,这样就会增加磁盘的 I/O 次数,从而影响数据查询的效率。
- B 数概念:
- 为了解决降低树的高度的问题,后面就出来了 B 树,它不再限制一个节点就只能有 2 个子节点,而是允许 M 个子节点 (M>2),从而降低树的高度。
- B 树的每一个节点最多可以包括 M 个子节点,M 称为 B 树的阶,所以 B 树就是一个多叉树。
- 假设 M = 3,那么就是一棵 3 阶的 B 树,特点就是每个节点最多有 2 个(M-1个)数据和最多有 3 个(M个)子节点,超过这些要求的话,就会分裂节点,
-
比如:下面的的动图:
- 可以看到:
- 一棵 3 阶的 B 树在查询叶子节点中的数据时,由于树的高度是 3 ,所以在查询过程中会发生 3 次磁盘 I/O 操作。
- 而如果同样的节点数量,在平衡二叉树的场景下,树的高度就会很高,意味着磁盘 I/O 操作会更多。所以,B 树在数据查询中比平衡二叉树效率要高。
- 可以看到:
6. B+ 树
-
B 数的不足:
-
B 树的每个节点都包含数据(索引+记录),而用户的记录数据的大小、很有可能远远超过了索引数据,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磁盘 I/O 操作次数来读到有用的索引数据。
-
而且,在我们查询位于底层的某个节点(比如 A 记录)过程中,非 A 记录节点里的记录数据会从磁盘加载到内存,但是这些记录数据是没用的,我们只是想读取这些节点的索引数据来做比较查询,而非 A 记录节点里的记录数据对我们是没用的,这样不仅增多磁盘 I/O 操作次数,也占用内存资源。
-
另外,如果使用 B 树来做范围查询的话,需要使用中序遍历,这会涉及多个节点的磁盘 I/O 问题,从而导致整体速度下降。
-
这个时候,就需要使用到 B+ 树;
-
- B+ 树的特点:
- B+ 树一个节点存储多个元素,可以使得树高不会太高;
- MySQL 中一个 Innodb 页就是一个 B+ 树节点,一个 Innodb 页默认为 16kb;
- 一般情况下,一颗两层的 B+ 树可以存 2000万 行左右的数据;
- B+ 树叶子节点存储全部数据,叶子结点之间有指针,可以很好的支持全表扫描、范围查找等 SQL 操作;
- MySQL 默认的存储引擎 InnoDB 采用的是 B+ 作为索引的数据结构,原因有:
- B+ 树的非叶子节点不存放实际的记录数据,仅存放索引;
- 因此,数据量相同的情况下,相比存储即存索引又存记录的 B 树,B+ 树的非叶子节点可以存放更多的索引;
- 因此 B+ 树可以比 B 树更「矮胖」,查询底层节点的磁盘 I/O次数会更少。
- B+ 树有大量的冗余节点(所有非叶子节点都是冗余索引);
- 这些冗余索引让 B+ 树在插入、删除的效率都更高;
- 比如:
- 删除根节点的时候,不会像 B 树那样会发生复杂的树的变化;
- B+ 树叶子节点之间用链表连接了起来,有利于范围查询;
- 而 B 树要实现范围查询,因此只能通过树的遍历来完成范围查询;
- 这会涉及多个节点的磁盘 I/O 操作,范围查询效率不如 B+ 树。
- B+ 树的非叶子节点不存放实际的记录数据,仅存放索引;
7. B+ 树与 B 树差异的点
- 主要差异点:
- B+ 树叶子节点(最底部的节点)才会存放实际数据(索引+记录),非叶子节点只会存放索引;
- B+ 树所有索引都会在叶子节点出现,叶子节点之间构成一个有序链表;
- B+ 树非叶子节点的索引也会同时存在在子节点中,并且是在子节点中所有索引的最大(或最小)值。
- B+ 树非叶子节点中有多少个子节点,就有多少个索引;